一个专注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网站
来源:http://ybj.hubei.gov.cn/bmdt/sxybdt/202111/t20211110_3855192.shtml | 作者:宜昌市医疗保障局 | 日期:2021-11-10 | 503 次浏览 | 分享到:

【宜昌】长阳医保局:纵深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时间:2021-11-10来源:宜昌市医疗保障局

 

近年来,长阳医保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决策部署,积极适应新要求、迎接新挑战、树立新目标,医保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

建立完善待遇保障机制。织密织细职工医保基本医疗、公务员医疗补助、二次补助、大额医疗保险四道保障线,居民医保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道保障线,待遇保障水平不断提高。高效发挥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功能,对特殊困难人群,按照“照单全收、不落一人”原则分类落实参保资助政策及待遇保障政策,有效防止因病返贫致贫。建立重大疫情保障机制,将新冠肺炎救治药品及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报销目录,预拨付一个月基金用于保障定点医疗机构实施救治,划拨3700万元医保基金用于支付新冠肺炎疫苗接种费用,为抗击疫情提供强有力保障。

建立稳定筹资运行机制。努力推进全民参保,通过压实责任、部门联动、督办考核等方式做实做细医保征收,通过大力开展宣传、优化参保服务等方式不断提升群众及用人单位参保积极性,便民畅通居民及职工线上参保缴费渠道,贫困人群参保率达到100%,普通人群参保率达到98%,医保基金逐年增收。全力推行医保基金市级统筹,实行统收统支,科学编制基金收支预算,持续加强基金预算管理和风险预警,以医保基金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低于6个月为标准建立预警机制进行实时监督,医保基金平稳运行。

改革医保支付机制,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2021年7月,正式实施DIP支付方式改革(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工作,促使医疗机构形成“多劳多得、优劳多得”的医疗服务模式,构建良性竞争氛围,有效控制过度医疗行为,减轻群众经济负担。不断完善医保协议管理,简化医保定点申请程序,删减部分非必要申报材料,缩短审批时限,申报审批天数由原来的90个工作日缩短到现在的35个工作日,与全县128家两定医药机构签订医保服务协议,并按协议实行规范化管理。

创新基金监管机制。建立医保基金监管体制,设立医保基金监管股,明确监督管理职责,制定监督计划和方案,培养监管执法专业人员,现有26名干部职工取得行政执法证;深入贯彻《医保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强化部门联合执法。创新基金监管方式,除沿用传统监管外,积极推行智能监管,开展打击“三假”等专项整治行动,推进医保基金第三方监管试点。自县医疗保障局组建以来,共组织专项检查12次,检查两定医药机构(含卫生室)429家次,约谈限期整改7家,暂停医保服务9家,依法追回医保基金251.49万元,行政处罚罚款1.5万元。

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大力实施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完成五批次218个品种药品和两批次4大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覆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抗感染等常用药和慢性病用药以及肺癌等重大疾病用药,药品平均降幅为52%,耗材平均降幅为75%,最大降幅为心脏支架由原每个7500元降为590元,降幅为92%,全县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每年节约医保基金近400万元。深化医药服务价格改革,建立医药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并将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不断优化公共管理服务。全力优化医保服务流程,先后实现全市两定医药机构定点“资格互认”,购药“一卡通”,普通门诊、特殊慢性病门诊待遇全市“一网通”,住院待遇“一站通”,异地就医备案渠道多样化;认真开展医保服务事项“清减降”工作,减材料比例达到42.25%,办理时限缩短70%;创新开展新生儿医保参保零跑腿、门诊特殊慢性病跨县交叉评审、参保人员死亡信息共享等工作,受到百姓广泛好评。不断加强经办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县医保服务中心+乡镇医保服务窗口+村级医保便民服务点”三级医保服务体系;制定《“新医保·心服务”服务规范》,实行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全面推行局班子成员联系乡镇工作机制,对乡镇人员实施AB岗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了“五佳争创”活动,专业化队伍越发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