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注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网站
来源:http://ybj.qinghai.gov.cn/2022-03/11/c_1211603692.htm | 作者:青海省医疗保障局 | 日期:2022-03-11 | 263 次浏览 | 分享到:

织密兜牢医保网托起高原群众稳稳的幸福

2022/3/11

省医保局聚焦医保事业发展关系全人口全生命周期,找准医保在“一优两高”战略、“健康青海”建设的定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五医”联动,以深化医保制度改革为主线,逐步织密兜牢全省医疗保障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擦亮医保改革底色。绘就发展蓝图。牵头制定《青海省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未来10年全省深化医保制度改革目标,明确30项任务,搭起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青海省“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正式印发实施,绘就了未来五年全省医保事业发展的美好蓝图。率先启动实施。在全国率先实施医疗救助省级统筹,实现救助范围、救助政策、基金管理、经办服务、信息系统“五统一”,全省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建成。联合6部门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通过建立渐退机制、优化倾斜政策、健全预警机制、提升服务能力,防范过渡期内农村居民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巩固拓展医保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点改革推进。西宁市DRG付费和海东市DIP付费改革国家试点任务顺利完成,在全国交叉评估中均获优秀等次;积极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医保总额付费管理改革,在9个县域医共体开展改革试点。积极参加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和省际联盟集采,全年共集采药品137个、医用耗材9种,节约采购资金13亿元。稳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动态调整医药服务价格项目79项,涉及调价资金3.14亿元,体现医生技术劳务价值、减轻患者负担。

提升健康青海成色。完善保障制度。建立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出台实施办法,改革个人账户,推动职工医保门诊保障由个人积累式向互助共济式转变。调整完善居民医保普通门诊统筹政策,将年支付限额由原来的120元提高到300元,支付范围扩大到三级及以下所有医疗机构,报销比例有所增加,保障水平有效提高。“两病”政策落实。开展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和健康管理专项行动,全省享受“两病”门诊待遇5.7万人次,基金支付412.65万元。优化医保目录。印发2021年医保药品目录,共有2947种西药和中成药纳入目录,在国家目录基础上我省增补民族药53种、西药57种、中成药37种;制定《青海医疗保障门诊慢性病特殊病用药目录》,共收录药品4687种,保障26种慢特病患者门诊用药需求。大力支持民族医药发展,通过积极推荐争取,我省3种藏药成功入选国家医保目录,将96种藏药和874种藏(蒙)医院制剂纳入省级医保目录,调整203种藏医院制剂支付标准,促进中藏医药产业发展。管好“救命钱”。联合公安、卫健部门深入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积极配合国家飞行检查,扎实开展省内飞行检查,全面核查定点医药机构医保基金使用情况,严厉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全年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5138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1968家,追回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1.2亿元。

彰显医保为民本色。抓牢疫情防控。及时拨付疫苗采购及接种费用,合理提高疫苗接种费用标准,全省共拨付疫苗采购资金5.11亿元、接种费用8624.76万元。集中带量采购核酸检测试剂,并及时调低检测价格,单检每人次下降到40元,混检每人次下降到10元,防疫成本大幅降低。深化“放管服”。8个市州完成医保经办服务中心机构设置并正常运行,海南、黄南等地积极推进县级医保经办服务机构设立,建立省级经办和西宁、海东两地对口帮扶青南三州医保经办服务工作机制。积极推行医保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制度,进一步简化办理流程,缩短办理时限,提高办事效率。统一全省门诊慢特病认定标准,简化认定程序,实现待遇及时享受、费用即时结算。完成新一轮委托经办服务招投标工作,将商保机构经办范围扩至3家。与甘肃省医保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推进经办服务协同发展,方便两地群众看病就医。提升服务效能。全省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建设项目25个子系统建设完成,依托医保信息平台,大力推广医保电子凭证、居民身份证等结算方式,进一步方便群众就医结算,全省定点医药机构使用医保电子凭证、身份证结算率达到95%以上。开通普通门诊直接结算,开展门诊慢特病、药店直接结算试点,拓宽备案渠道、简化业务流程,全省新增异地就医备案24.9万人次,住院结算4.6万人次,基金报付7.2亿元,普通门诊结算3.7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