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25种药品大降价宜宾人看过来请收下这个医保大红包
发布日期:2020-01-12
——关于25种降价药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大家总是在感叹,这是一个不敢生病的时代,因为种种原因,看病贵、买药贵,一直是老百姓心中的痛,特别是对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需要长年累月服药的病患而言,更是体会深刻。
2020年伊始,新年新气象,好消息来啦!
宜宾人看过来,请收下这个“医保大红包”,有25种降价药已经于2019年年底在全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陆续上架。关于这25种降价药的详细信息,请仔细往下看,你想要知道的都在这里,你不知道也在这里~~~~~~
全市上下积极响应全面部署开展
我们先来看一组快讯,让大家了解一下,全市医疗保障系统的工作效率——
2019年12月18日,市医疗保障局召集各区县医疗保障局主要领导组织召开扩围工作会,向各县区医保局传达了此次扩围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对一些前期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部署。
2019年12月20日,宜宾市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及使用试点扩围工作动员会暨培训会召开,副市长王力平出席并作动员讲话,市医保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主要领导人发言并作相应的工作部署。随后,各县区相继组织召开扩围工作的部署会及培训会,同时下发集采平台使用教程等相关培训资料供医疗机构学习掌握。至此,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及使用试点扩围工作在我市全面展开。
2019年12月21日上午8时,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率先售出了我市第一盒中选药品——马来酸依那普利片。
2019年12月24日,患者洪女士在叙州区人民医院门诊购买了一盒“蒙脱石散”药品(0.27元/袋)。这是“国家实施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围工作”以来叙州区售出的第一盒中标药品。该药原采购销售价1.70元/袋,降价幅度达84%。
2019年12月26日,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已提前完成试点扩围工作,19个中选药品完成合同签订、采购、验收入库并顺利发放至各院区药房,做到了“平台有采购、医院有使用、患者用的上”,标志着扩围工作在我市正式落地见效。
2019年12月29日,全市211家公立医疗机构均100%完成网上签订购销合同。
看到了吧,这次是真的组织有力,落地迅速。
哪25种药品?平均降幅59%最高降幅98%
一图看懂,25种药是哪些
据介绍,上述药品涉及治疗乙肝、高血压、肿瘤、糖尿病以及精神类疾病,平均降幅59%,最高降幅98%。如:治疗乙肝的恩替卡韦分散片(7片装),由采集前的88元降为17.36元,降幅为94%;同样是治疗高血压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7片/盒)从32.14元,降价后只需0.49元,降幅为98%。
据宜宾市卫健委统计数据,全市二型糖尿病有82957人,高血压287181人,以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阿托伐他汀钙(国产)、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为例——
降价前原价39.5元的阿托伐他汀钙(国产)(20mg*7片/盒)
降价后只需3.6元,原来购买一盒的价钱现在差不多可以买10盒;而降价前32.14元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7片/盒),降价后只需0.49元,这个差距是有好大,大家自己去算算吧!
这笔账,对于不需要用药的市民来说,无所谓,对于真正需要每天服药的病患来说,是实打实的可以节省超级大的一笔钱!
家住叙州区南岸西区崇文小区的李阿姨兴奋地算起账来:李阿姨说,她已经患高血压4、5年,每天需要服用降压药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原来一盒需要25块多,现在一盒只需要不到9块钱。李阿姨感叹,这个政策好哦,希望长期执行下去。
市医疗保障局一负责人表示,目前实施的集采扩围是按照省上统一部署安排,下一步将会有更多的中选药品惠及于民,有新的变化第一时间会通过多个平台及时发布,告知广大市民。
25种降价药实施刚落地又一波降价药品已“在路上”
25种降价药刚刚开始实施落地,又一个好消息传来!
又有33个品种入选第二批国家药品“集采”名单!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联合采购办公室日前发布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33个品种入选第二批国家药品“集采”名单,涵盖高血压、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用药,以及抗肿瘤和罕见病用药。
按照集中采购工作安排,2020年1月17日将开标产生拟中选结果,全国各地患者将于今年4月份用上第二批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有网友评论说,又一波降价药品已“在路上”。
记者梳理发现,名单纳入了阿卡波糖、格列美脲等口服降糖药物;奥美沙坦酯、坎地沙坦酯、吲达帕胺等高血压用药;治疗罕见病——肺动脉高压的药物安立生坦片,还有抗癌药替吉奥、阿比特龙等;以及阿奇霉素、甲硝唑、克林霉素、莫西沙星、头孢拉定等多个抗生素品种。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批国家药品“集采”除了扩大品种,采购方案也更加成熟,并且在全国同步实施,显示出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制度已进入规范化、常态化运行。一些未纳入医保目录的自费品种此次也加入“集采”。业内人士指出,这意味着自费药品也将感到集中带量采购带来的降价“压力”。
价格打折但是药品有效性、安全性不打折扣
价格打折,那药品药效会不会也打折哦?会不会医院说买不到,备货不足哦?
有患者疑惑,药品价格便宜这么多,疗效会不会打折扣?据了解,这些中选药品都是由通过国家药监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而且通过了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虽然价格明显降低,但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可以替代原研药使用。
中选药品价格降低企业会不会“以次充好”?据介绍,为保障药品质量,药品监管部门将对中选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进行全链条质量监管,加大对中选企业的现场检查力度,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追责力度,有效防止中选企业“以次充好”。
试点扩围工作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市医疗保障局成立了由局长欧阳世斌同志任组长、副局长何静波同志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联合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等8部门联合转发了《四川省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大区域范围的实施意见》(川医保发[2019]35号),市医保局同时出台了《宜宾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大区域范围工作医保配套措施的通知》(宜医保发[2019]53号),就合同签订、货款预付、激励考核、使用管理、执行监测等关键环节明确了相关工作要求。以确保该项福利政策能在全市范围落实到位。
按全省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及使用试点扩围工作的要求,各市州要在2019年12月30日前落地见效。市医保局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稳妥推进,2019年12月21日,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销售出了我市第一个中选药品,目前全市各公立医疗机构都已经在销售中选药品,做到了“平台有采购、医院有使用、患者用的上”,提前做到了试点扩围工作在我市落地见效。
此次试点扩围共有25个中选药品,我市共涉及其中23个品种,27个品规,涉及的中选药品价格最高降幅达98%,药品价格平均降幅59%。全市各级医保部门组织了211家公立医疗机构、19家药品生产企业、9家药品配送企业完成了网上合同签订,共签订合同1001份,涉及合同金额802余万元;就目前签订的中选药品合同量而言,预计可为医院节约药品费用支出1100余万元,至少可节约医保基金600余万元,扩围工作有效的减轻了群众负担,提高了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市局下一步将进入货款预付阶段,并将加大对中选药品的使用监测,全面按时完成省局对扩围试点工作的各项工作任务。
有了8大部门的联合行动,请广大市民放心:药品价格打折,药效不打折、安全性不打折;并且保证供应!
划重点——第一批降价药在全市的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均可购买!注意哦,是全市的所有公立医疗机构!(温馨提示:每一家公立医疗机构具体上架降价药品类,因各医疗机构实际情况而定,简单地说就是不是所有公立医疗机构都配齐了第一批集采扩围的药品,明白木有?)
相关政策解读
1、什么是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医保局等部门组织各省组成采购联盟,明确药品采购数量进行集中采购、以量换价,最终目的是让群众以比较低廉的价格用上质量好的药品。
2、什么是“4+7”带量采购”?什么是扩围?
为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2018年国家组织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7个省会城市(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与药企对部分药品进行“大型团购”价格谈判,率先推行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试点工作。
试点政策落地以后,执行效果超出预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充分肯定“4+7”试点成效,要求加快试点扩围工作,使广大群众能够早日享受改革红利,以比较低廉的价格用上质量好的药品。2019年9月,国家试点扩围中选价格公布,25个中选药品价格比“4+7”试点城市中选价格再降25%,主要包括治疗精神类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癫痫类疾病、肝炎类疾病以及抗肿瘤药品。
3、带量采购带来大幅降价,中选药品的质量和供应能否得到保障?
本次集中采购将“通过一致性评价”作为入围的基本标准。一致性评价就是对已批准上市的仿制药,需在质量与疗效上达到与原研药一致的水平。药品监管部门将强化对中选药品的监督检查和药品抽检确保药品质量,加强全生命周期质量监管,确保一致性评价不是「一次性」评价,因此群众不必担心药品的质量和疗效。国家会通过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及时回款等一系列政策解除药品生产企业的后顾之忧,同时定期跟踪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情况及库存,从而确保中选药品的供应。
4、实施药品带量采购有什么好处?
国家组织实施药品带量集中采购对于患者来说最直观的好处是,中选药品的药价大幅降低,招标结果显示,中选药品的中选价平均降幅达59%,最高降幅达98%。同时又可以达到“四个促进”:促进药价回归合理水平、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促进临床用药水平的提高、促进医疗机构收入结构和医保支出结构腾笼换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