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注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网站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CXuYC7pjsFS_UwQP1ri-iA | 作者:太原市医疗保障局 | 日期:2023-03-31 | 542 次浏览 | 分享到:

太原市召开全市医疗保障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

太原医保2023-03-31 16:22发表于山西

2023年3月28日,太原市医疗保障局召开全市医疗保障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会议传达了陈博副市长关于全市医疗保障工作的批示及全省医保工作会议精神,系统回顾2022年医疗保障及党风廉政工作,分析研判医疗保障工作面临的形势,全面部署2023年医疗保障及党风廉政工作,并对2022年度全市医疗保障工作综合评价结果进行通报。

会议指出,2022年,全市医保系统坚持政治统领,团结一心、砥砺前行,实现全市医保基金安全稳健运行、参保群众待遇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医保领域重大改革成果不断深化、医保经办服务更加高效,全面开创出党的建设和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一是规范完善政策体系,着力提升待遇保障水平。2022年全市城乡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困难群体实现应保尽保;建立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惠及全市180余万参保职工;优化基本医保异地就医支付政策,积极助力中部城市群暨太忻一体化建设提质增效;出台《太原市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实施细则》,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二是聚力改革创新攻坚,着力增进群众健康福祉。DRG支付方式改革实现市域内二级甲等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20所中医类定点医疗机构实行DIP模拟付费,走在全省前列;常态化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年节约费用4.42亿元,取得良好社会效应。三是持续保持高压态势,着力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完善医保基金全链条监管,全市4009所定点医药机构实现日常监督考核、抽查复查、飞行检查“三个全覆盖”,我市医保基金运行平稳,安全可持续。四是全面优化经办能力,着力提升管理服务质效。强力推进基层医保骨干网建设,1000所基层医保代办点和1000所基层村卫机构实现互联互通,270万参保人完成医保电子凭证激活,医保经办服务网办率达到90%;加强服务标准化建设,实施“清单式管理,阳光下服务,全流程公开”,全面推行县乡村三级网格化服务管理,聚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五是全力维护发展稳定大局,彰显政治担当。。疫情防控及时足额上解新冠疫苗费用3.86亿元、接种费用9200余万元,先后三次调整新冠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价格,每人次单检、混检、抗原检测降幅分别达到42%、50%、60%,实现“两个确保”;助企纾困实行阶段性缓缴,落实“免申即享”缓缴单位3.8万户,缓缴人数51.5万人,缓缴金额1.93亿元。

会议明确,2023年,全市医保系统要认真遵循“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打造人民满意的太原医保”为目标,持续健全完善医保政策制度体系,不断提升医保信息化建设水平,全面优化医保管理服务能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实现基金安全和提质增效“两个确保”,奋力开创我市医保事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一是抓好“乙类乙管”后新冠患者治疗费用保障。严格落实新冠患者住院全额保障和门诊专项保障待遇,对我市已开通“新冠门诊”结算功能的1634家定点医疗机构,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做好新冠住院患者结算数据统计及财政补助资金申报工作。二是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贯彻落实好困难群众参保资助政策,确保稳定脱贫人口、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监测对象等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有效实施分类分层救助,实现省内“三重制度”综合保障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门诊慢特病待遇应享尽享;提高医疗救助门诊保障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水平,扩大“蓝手环”便民载体惠及救助对象范围,提高医疗救助兜底保障精细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稳步提高参保群众待遇保障质量。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市居民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持续健全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做好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和全面实施门诊统筹制度,完善参保职工常见病、多发病门诊保障机制,精准补齐门诊保障短板;2023年7月1日起实现电子处方流转,将常见病、慢性病用药纳入“双通道”管理;积极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医疗保险产品;实事求是推进“同城同待”,逐步缩小太原市职工医保与省直医保待遇差距,实现省、市医保同类型参保人群同城同待遇。四是全面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继续落实我省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年内在20家启动DIP模拟付费的中医类定点医疗机构中,遴选具备条件的开展实际付费,实现DRG/DIP付费在全域内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全覆盖,住院病种覆盖90%,医保基金支出达到70%。五是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实施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全面落实国家、省以及省际联盟组织开展的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落地实施带量采购的药品不低于600种,医用耗材不低于20种,积极开展太原-晋中-忻州-吕梁四市联盟低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落地低值医用耗材不低于40种,年内实现市域内公立医院集采药品采购使用全覆盖。六是全面加强打击欺诈骗保的综合治理。继续开展定点医药机构监管考核和专项整治行动,实现现场检查全覆盖;完善智能监控“两库”建设,不断扩大应用范围和应用场景,提升智能监管效能;积极推进医保行政执法行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明确市县两级医保行政监管职权范围;落实山西中部城市群太忻经济一体化协同监管,探索建立我市异地就医基金监管制度;落实DRG付费管理绩效考核办法,探索建立DIP付费管理监管制度。七是进一步优化医保公共管理服务。3月底前,完成28项经办服务事项权限下放任务,市域内全面推广县乡村三级网格化服务管理;动态更新医保经办服务事项清单,医保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网办率达到97%以上;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机制,实现住院费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达到75%以上,每个县(市、区)60%以上定点医药机构开展普通门诊费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全部45种门诊慢特病省内异地就医均可直接结算,并探索推行跨省异地就医自动备案服务。八是深入推进医保信息化和法治化建设。重点推进定点医药机构医保编码在内部各业务环节的应用,药品、医用耗材真正做到带码招采、带码入库、带码使用、带码结算;加强全市医保骨干网络建设工作,6月底前全面完成“两个1000”建设验收任务;打造线上线下充分融合的医保便民支付体系,推进医保电子凭证、移动支付和电子处方的落地应用。年内实现两定机构医保电子凭证在就医购药环节的全流程应用占比达80%以上,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72%、结算率达到50%以上;推进医保法治化建设,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教育,全面加强行政执法制度体系建设,重点在建立、健全完善信用信息归集管理、信用评价、信用监管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九是积极助力山西中部城市群暨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不断扩大开通异地联网结算定点医药机构范围,在2022年已开通495所定点医疗机构和2001所定点零售药店异地联网结算基础上,增加400所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和250所以上定点零售药店开通异地联网结算;进一步落实太忻医疗保障基金跨统筹区协同监管,促进山西中部城市群医疗保障基金监管一体化发展,提升区域联合打击欺诈骗保能力;持续开展太原、晋中、忻州、吕梁四市联盟带量采购,建全完善中选产品使用考核机制和集采工作通报约谈机制,多措并举压实监管责任,抓好集采结果落实,巩固带量采购联盟工作成效。

会议要求,2023年,全市医保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政治引领,全面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推进。一是突出清明政治导向,持续强化党的政治建设。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二是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全面推进从严管党治党。把抓党建作为管党治党的“牛鼻子”,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责任清单,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规范制约权利运行,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落实好医保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各项要求,坚决杜绝“吃拿卡要、冷硬横推、雁过拔毛”等违法违规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三是大力推进清廉机关建设,争当先锋表率。压实政治责任增强清廉担当,积极创建“山西省清廉机关建设示范单位”;坚持“三不”一体推进,零容忍遏制增量,全方位抵制腐败;推动纪法双施双守,持续推进“党纪国法教育、依法治国依规治党教育进机关”工作。四是全面强化作风建设,打造过硬队伍。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强化清廉政治要求,推动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以贯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及其实施细则,落实《山西省医疗保障局工作人员十不准》,依规严处内外勾结骗取医保基金等行为;加强调查研究,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聚焦能力提升,举办全系统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班;一体推进行风建设与医保经办服务的融合,提升经办服务的民生情怀,共同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和经办服务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