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医疗“保障网”撑起群众“健康伞”——庆阳市深入推进医疗保障改革工作综述
庆阳市医疗保障局2024-02-04 19:42甘肃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
2023年,我市医疗保障系统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积极履行工作职责,有力推动我市医保改革工作不断走深走实,交出了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
“2023年市列为民办实事项目圆满完成;职工门诊共济保障制度平稳落地实施;医保基金安全规范运行;全国DRG支付方式改革示范市工作成效显著;国家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政策执行有力;医疗服务价格有序动态调整;经办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全市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增强。”1月31日,全省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召开,市医疗保障局局长马海英代表我市作了交流发言,介绍了我市在医疗保障领域取得的亮眼成绩。
市民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医疗保障窗口办理医保结算业务。庆阳融媒记者黄飞摄
记者了解到,2023年,我市各级医疗保障系统以“确保重点人群应保尽保,防止规模性因病返贫”为目标,扎实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缴费工作,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287115人,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医保基金总体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全市共确认落实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共71.25万人参保,对符合规定参保应资助的69.41万人资助资金9832.89万元,做到应保尽保。全市低收入人口住院报销16.94万人次,总报销费用74947.46万元,平均报销比例86.99%,实现应报尽报。
在坚持医保普惠性保障的同时,市医疗保障局不断增强对困难群众基础性、兜底性保障,充分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制度常态化的梯次减负作用,建立健全防止因病返贫致贫动态监测机制,分别向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推送监测信息5295人次,做到数据共享、共同帮扶。与市民政局、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制定《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防范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的通知》,提高困难群众参保资助标准和医疗救助比例,全方位保障困难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市人民医院医保“刷脸”支付系统上线。庆阳融媒记者刘萍凝摄
为提高待遇保障水平,我市实行医疗救助市级统筹管理,将重特大疾病困难人员医疗救助工作列入2023年市列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市享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430048人次,支出资金31366.55万元,并积极推动职工门诊共济保障制度落地实施,全市职工门诊共济已享受待遇173107人次,统筹基金支付1553.37万元,个人账户支付4464.98万元。
医保基金是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为做好医保基金监管工作,2023年以来,我市不断健全和强化医保基金监管体系建设,通过强化监管机制建设、开展专项治理、实施医保基金智能监控等措施,从加强医保基金征缴、支付、经办、监督、联合监管等方面入手,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违法违规行为,全力织密织牢医保基金安全防线,确保基金安全高效、合理使用。
市医疗保障局工作人员向群众宣讲《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庆阳融媒记者黄飞摄
我市调整补充全市医保基金综合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全市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完善行刑衔接、刑纪衔接、社会监督员、奖励举报等相关制度机制;会同公安、卫生健康、纪检监察等部门,组织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行动、医保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整治挂床住院专项行动等专项整治工作;组织开展市级交叉飞行检查,对全市103家定点医药机构进行检查,查出违规医疗费用793.39万元。实现日常稽核、自查自纠和抽查复查三个全覆盖,定点医药机构检查覆盖率达到了100%;全面推广使用智能监管子系统,全市所有定点医疗机构接入省级医保监管信息平台;创新宣传方式,扎实开展医保基金监管集中宣传月活动。全市各级基金监管部门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电话,主动向社会曝光公布6起冒用参保人员信息骗取医保基金典型案例,做到社会曝光常态化,营造了维护基金安全的良好氛围。
“我们不断推进监管方式创新,以法治为保障,信用管理为基础,多形式检查、大数据监管为依托,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立体覆盖的监管体系,实现了政府治理和社会监督、舆论监督良性互动。”马海英说。
市医疗保障局在市政府礼堂组织市本级参保单位开展职工医保政策暨业务培训会。通讯员李春摄
为提升支付方式改革成效,我市各级医疗保障部门扎实推进DRG付费制度改革,目前,全市按DRG付费的医疗机构156家,实现了符合纳入条件的医疗机构全覆盖,病种覆盖率达97%,基金支出占比达95%,按DRG付费已成为我市最主要的医保支付方式。此外,单病种付费制度、日间手术及日间诊疗付费制度、精神类疾病按床日付费制度、县域医共体医保总额付费等支付政策落地实施,形成制度改革合力,有效减轻了群众看病负担。
随着新业态就业人员多元化日益凸显,参保群众业务受理需求呈现多样化,全市医疗保障系统在解决广大参保群众业务需求上做足文章、下足功夫,多措并举提升我市医保经办服务效能。
市医疗保障局紧扣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重点,制定《全市落实医保经办系统行风建设二十项重点任务工作方案》,全力落实“一网通办”“一窗通办”,施行医保经办服务窗口“综合柜员制”,窗口前台不分险种、不分事项、一窗受理、一站式服务,后台分办联办快办。依托医保服务平台“个人网厅”“单位网厅”,实现参保查询、参保信息变更等高频事项“网上办”,实现3类医保服务事项“市内通办”。
市医疗保障局负责人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开展一把手“走流程”体验行动。通讯员高于婷摄
聚焦服务窗口,全市各级医疗保障系统深入开展一把手“走流程”、科室长“坐窗口”和“2+1”岗位淘汰行动,严格落实AB岗、一次性告知等制度,按照服务质量最优、所需材料最少、办理时限最短、办事流程最简的“四最”要求,对28项公共服务事项进行了全流程优化,逐项编制《办事指南》并公开,方便办事群众查询。同时,全力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市内定点医疗机构全部落实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和“省内无异地”政策,全市所有定点医药机构全部开通普通门诊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186家医疗机构开通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服务,22家医疗机构开通五类门诊慢特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省内市外所有门诊开通慢特病直接结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提高到88%。
深入开展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推动谈判药品落地、扎实推进DRG付费制度改革……随着我市医保改革工作不断深化,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