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00036号《关于加强养老护理人员职业化队伍建设的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0-04-30 09:08
省民政厅:
宫跃喜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养老护理人员职业化队伍建设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就涉及医疗保障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省医疗保障局高度重视医养健康产业发展,针对当前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小型化需要,针对失能人员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相叠加的现实,率先探索建立了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012年,青岛市率先建立职工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从2015年起,东营、潍坊、日照、聊城、济南5市,从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群起步,也先后建立起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总结试点市经验基础上,2017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试行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意见》,重点保障失能人员日常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等所需服务费用,努力解决失能人员的“病有所护”问题,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2019年,16市均建立了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其中青岛市将护理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到城乡居民,并探索将失智人员也纳入保障范围,打造全人全责全新的护理服务模式。全省参保人数达到2675.65万人,定点护理机构1447家,提供长期护理服务床位3.3万张,2019年累计有5.7万人支付护理保险待遇7.36亿元。
我省实施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产生了良好的效益。一是提高了失能人员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缓解“挤住院”问题,避免了长期住院治疗产生的高额医疗费用,同时,也解决了家属不懂医疗、护理不到位的问题,减轻了患者家人沉重的精神压力和事务性负担。二是促进医疗和养老产业结合发展。用长期护理保险资金支付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费用,支持医疗机构拓展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增加医疗功能,走医养结合发展的路子,既培育了新动能。三是扩大了养老护理就业岗位。长期护理保险促进了养老服务行业发展,有力支持了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青岛市的718家长护定点机构中,民办机构达到631家,全市定点护理服务机构提供护理床位8903张;照护服务人员1.71万人,其中,医师9025人,护士5070人,护理员3053人,对“40、50”人员的就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四是提高了失能人员人文关怀水平。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通过临终关怀,让更多老人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旅程,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当前,我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也面临长期护理服务市场供给不足问题,存在您建议中所说的医养结合型机构数量少,护理人员待遇低、专业素养低、职业荣誉感差,护理人员短缺现象,难以满足养老服务的需要。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与省卫生健康、省民政等部门的协作,进一步加强制度体系和养老护理人员职业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信用体系,提高养老服务制度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推动我省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
山东省医疗保障局
2020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