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注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网站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SFR2tEB94wlaZCwPsb4jIw | 作者:广西医疗保障局 | 日期:2022-09-30 | 442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区中医优势病种付费改革全国领先1585家定点医疗机构实施DRG付费

广西医保2022-09-30 18:34发表于广西

积极开展“医保DRG付费综合改革下适合中医药特点的付费方式”试点工作我区中医优势病种付费改革全国领先

9月28日,记者从自治区医保局在南宁举办的广西中医优势病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绩效评估报告会了解到,我区按照国家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改革要求,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医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路径,标志着我区中医优势病种付费改革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据了解,我国全面推行的DRG或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主要是将病种病例分组打包付费,但是这种方式是以西医诊疗相关信息进行分组,未能准确反映中医疾病症型和中医辨证施治下的操作及治疗过程。自治区医保局副局长徐广保表示,在此背景下,广西积极开展的“医保DRG付费综合改革下适合中医药特点的付费方式”试点工作,不仅为DRG付费赋予了中国特色和中医药特色,也有效助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经过自治区、柳州市两级推动和试点探索,目前我区已总结出一套中医病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经验:一是创建了中医病种医保支付制度的雏形,建立了医保部门、定点中医医疗机构及其相关部门、中医专家共同参与的协商谈判机制;二是初步形成了依据中医病种结算数据制定的医保支付标准,克服了既往以西医病组临床数据和基准确定中医病种付费基准和点数的先天性缺陷;三是规范了中医病案管理和服务质量,推动中医病种管理和循证研究;四是调动了中医服务积极性、推动了中医医联体建设,中医服务在定点中医医疗机构的占比正在增加,中医医联体加速发展,街道和乡镇医院的中医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广西日报)

广西中医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取得新突破柳州试点成效良好清华大学教授点赞

9月28日,记者从广西医保DRG付费改革运行绩效评估报告会上获悉,广西中医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已取得新突破,未来居民使用中医药治疗疾病时,有望获得更多、更规范的医保保障。

探索同病同效同价支付

医保DRG支付是一种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来付费的方式,它基于西医理论制定,目前已在全区1585家医院实施(覆盖全区74.27%的定点医疗机构),具有诸多优势。但是,该支付方式未能准确反映中医疾病症和中医辩证施治下的操作及治疗过程,中医对DRG付费方式“水土不服”。

2021年,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在柳州开展“医保DRG付费综合改革下适合中医药特点的付费方式”试点,主要在柳州市中医医院进行。

柳州市在试点探索中,完善了中医按疗效价值付费的标准,让中医药实现同病同效同价支付;遴选中医优势明显的32个病种,实行按病种点数付费。

2022年5月至8月,柳州市开展疗效价值付费338例,节省医保基金支出约100万元,减少医疗资源消耗近200万元,其中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约40万元,结余奖励医疗机构约160万元;开展中医优势病种付费3997例,通过医保支付改革,医保付费向中医倾斜近300万元。

改革推动中医循证研究

以往,中医主要依据经验实施治疗,病人的病案往往不够规范甚至不作详细记录,既不便于作为付费参考标准,也不能很好地为相似病例作指导。此外,一些疾病如骨折,中医和西医都能治疗,效果也都不错,医院用中医方式治疗可获得医保基金支付的金额,比西医方式要少得多,久而久之可能导致医生都走西医路径而淡化中医治疗方式的运用,不利于中医药传承创新。

经过试点,广西总结出一套中医病种医保支付改革经验:创建了中医病种医保支付制度的雏形,初步形成依据中医病种结算数据制定的医保支付标准,规范了中医病案管理和服务质量,推动中医病种管理和循证研究,调动了中医服务积极性和联合体建设。

比如,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试点形成的中医病种医保支付标准,克服了以西医病组(DRG)临床数据和基准确定中医病种付费基准和点数的先天性缺陷;试点中形成的规范的中医病案、医嘱记录,是规范中医病种管理、生产中医医疗大数据的基础,推动了中医临床路径研究和循证研究。

广西改革在全国尚属先例

清华大学课题组对柳州中医病种医保支付改革进行了绩效评估,结果显示患者体验较好;中医组的成本管理总体优于西医组;中医治疗的安全和质量有保障。医保支付的中医病种也从10个拓展到51个,更多疾病用中医治疗也能按病种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说,广西开展中医优势病种付费改革领先全国,且改革推进速度很快。她表示,中医还在用传统习惯诊疗,很少动笔详细记录病案。经过试点改革,柳州的试点医院将中医病案记录得非常完整、详细,开创了一种新局面。

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徐广保说,广西探索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主要是对基于西医理论的DRG评价与医保支付体系进行中医化再造,进而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该项改革在全国属先例。(南国早报)

广西中医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取得新突破

1585家定点医疗机构实施DRG付费

近日,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获悉,广西是全国全省(区)推进DRG支付方式改革的两个省份之一,目前探索适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已取得新突破。截至2022年8月底,广西15个统筹地区共1585家定点医疗机构实施DRG付费,覆盖全区74.27%的定点医疗机构和79.40%的住院医保基金支出。

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主要是将病种病例分组打包付费,通过“总额预算,结余留用”等政策导向,鼓励医疗机构主动控制成本,规范医疗行为,减轻群众负担。但是这种支付方式是以西医诊疗相关信息进行分组,未能准确反映中医疾病症型和中医辨证施治下的操作及治疗过程。

为此,广西按照国家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改革要求,积极探索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医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路径,在全国尚属先例,对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和积极采用中医药疗法,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广西柳州市先行先试,积极开展“医保DRG付费综合改革下适合中医药特点的付费方式”试点,赋予了DRG付费中国特色和中医药特色,有效助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2022年5至8月,柳州市开展疗效价值付费338例,减少医疗资源消耗近200万元,其中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约40万元,结余奖励医疗机构约160万元;开展中医优势病种付费3997例,通过医保支付改革,医保付费向中医倾斜近300万元,充分体现中医药服务特点和优势。

绩效评估报告会现场。覃小倩摄

9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在南宁市召开《广西中医优势病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绩效评估报告会》。会上,清华大学课题组对柳州中医病种医保支付改革进行了绩效评估,结果显示经过严格遴选的中医病种的服务可及性逐步提高,参与医保支付改革的中医病种达到51个;患者体验较好;中医组的成本管理总体优于西医组;中医治疗的安全和质量有保障。

经过自治区、柳州市两级推动和试点探索,目前广西已总结出一套中医病种医保支付改革经验。

一是创建了中医病种医保支付制度的雏形。根据“价值疗效”原则和“中医优势病种”策略,探索了中医病种遴选、管理、付费和评估制度,建立了医保部门、定点中医医疗机构及其相关部门、中医专家共同参与的协商谈判机制。

二是初步形成了依据中医病种结算数据制定的医保支付标准。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部分经验,依据中医病种医保结算数据形成的中医病种医保支付标准克服了既往以西医病组临床数据和基准确定中医病种付费基准和点数的先天性缺陷,探索了价值疗效与优势病种的对接机制。

三是规范了中医病案管理和服务质量,推动中医病种管理和循证研究。规范的中医病案、医嘱记录是规范中医病种管理、生产中医医疗大数据的基础,实施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推动了中医临床路径研究和循证研究,促进中医临床路径的执行和中医病案管理,大大提高了中医药的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成本管理能力。

四是推动了中医医联体建设。柳州市中医院发挥医联体龙头医院带头作用,增加了中医服务在医联体内医疗机构的收入占比,带动街道和乡镇级成员医院的中医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加速了中医医联体的发展。

下一步,广西将进一步扩大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范围,支持和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全国探索中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广西方案”,推动中医药这一中华文明瑰宝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光彩。(人民网-广西频道)

+

广西探索适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取得新突破

记者从28日召开的广西医保DRG付费改革运行绩效评估报告会获悉,广西探索适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取得新突破。

图为报告会现场。记者黄艳梅摄

目前全国全面推行的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主要是将病种病例分组打包付费,通过“总额预算,结余留用”等政策导向,鼓励医疗机构主动控制成本,规范医疗行为,减轻群众负担。但是这种方式是以西医诊疗相关信息进行分组,未能准确反映中医疾病症型和中医辨证施治下的操作及治疗过程。

广西按照国家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改革要求,积极探索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成为全国全省(区)推进DRG支付方式改革的2个省份之一。

记者从会上获悉,2019年以来,广西通过实施DRG付费改革第1个三年行动计划,激发了定点医疗机构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成本的内生动力,在引导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截至2022年8月底,广西15个统筹地区共1585家定点医疗机构实施DRG付费,覆盖全区74.27%的定点医疗机构和79.40%的住院医保基金支出。改革实现“三降一升”,次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个人费用负担同比分别下降18.36%、14.22%、11.02%,病例组合指数同比上升12.97%。

广西柳州市先行先试,以中医疾病症型、中医辨证施治和中医药民族医药适宜技术临床使用为切入点,探索具有中医药治疗优势特点的医保支付,走出了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改革新路子。

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徐广保称,广西探索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主要是对基于西医理论的DRG评价与医保支付体系进行中医化再造,进而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该项改革在全国属先例。

经过自治区、柳州市两级推动和试点探索,目前广西已总结出一套中医病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经验:一是创建了中医病种医保支付制度的雏形,建立了医保部门、定点中医医疗机构及其相关部门、中医专家共同参与的协商谈判机制;二是初步形成了依据中医病种结算数据制定的医保支付标准,克服了既往以西医病组临床数据和基准确定中医病种付费基准和点数的先天性缺陷;三是规范了中医病案管理和服务质量,推动中医病种管理和循证研究;四是调动了中医服务积极性、推动了中医医联体建设,中医服务在定点中医医疗机构的占比正在增加,中医医联体加速发展,街道和乡镇医院的中医服务能力快速提升。(中新网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