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赣州市大力推进DIP改革国家试点建设实现“医保患企”四方共赢
赣州市医疗保障局微讯2022-10-13 20:11发表于江西
赣州市医疗保障局2022年全国第一批DRG/DIP支付方式改革试点交叉调研评估获评优秀
10月10日至11日,国家医疗保障局通过医保专网开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线上培训班。从此次培训班获悉,赣州市医疗保障局在国家组织的2022年全国第一批DRG/DIP支付方式改革试点交叉调研评估中,国家评估组专家对赣州DIP付费改革试点的主要做法及近两年来改革成效予以了充分肯定,赣州市获评优秀。
2020年11月
赣州市被确定为全国DIP付费试点城市以来
市医疗保障局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纵深推进DIP示范改革
在国家医疗保障局组织的三次评估中均获评“优秀”
并被授予全国DIP改革12个示范城市之一
今年,赣州DIP改革经验在全国医疗保障基金经办管理经验做法汇报会上作典型发言
全省唯一
试点近两年来,赣州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过度医疗、资源浪费、医保基金流失和患者医疗负担等关键节点,通过构建病种分值结算体系、搭建信息监管体系、完善区域性保障机制等系列改革举措,推动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实现“医保患企”四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一)推动医疗机构实现“三个转变”
DIP改革作为精细化管理的工具,引导医疗机构优化成本结构,不再盲目扩张收病人,促使医疗机构从“粗放式发展模式”向“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变,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增收驱动”向“成本驱动”转变。2021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98家试点医疗机构CMI值(技术难度)由0.987提升至1.0232,增幅3.7%(其中三甲医疗机构CMI值由1.307提升至1.335,增幅2.1%);手术操作人次由17.74万人次增至18.84万人次,增幅6.2%(其中三甲医疗机构手术操作人次由7.90万人次增至8.54万人次,增幅8.2%)。在2021年度清算中,有59家医疗机构与试点前相比获得医保额外结余资金8850万元。
(二)最大限度减少了医保基金浪费
实行同病种不论花费多少给予同样的分值,调动医院控费主动性、积极性,要获得最大绩效,需要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案,避免大处方、套餐式检查,消除了医疗机构过度收治病人的经济动因,减少了大医院对小病患者的“虹吸”现象,推进了分级诊疗制度落地落实。据2021年统计数据,下半年比上半年轻症病减少11637人次(下降5.76%),住院费用支出减少1738万元(降费2.43%)。2021年底,全市城镇职工(含生育保险)累计结存可支付29个月,全市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累计结存可支付6.77个月。
(三)降低了患者就医负担
DIP改革试点运行以来,据2021年统计数据,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三级医院报销比例增幅0.31%;二级医院报销比例增幅0.21%。2022年第一季度与2021年相比,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市平均住院床日由8.302天减少到7.66天,降幅8.38%;次均住院费用,由0.887万元减少0.740万元,降幅19.7%;次均个人自负金额由0.338万元减少到0.208万元,降幅62.5%。
(四)促使医药企业回归成本和质量竞争
DIP付费模式下,医疗机构为了获得更多医保资金,完成国家集采任务,主动使用集采降价以及性价比高药品。近年来,先后完成国家和省组织17批次350多个品种集中带量采购,每年可节省采购资金约10.1亿元,其中医疗机构节省采购费用6.7亿元,群众减少购药负担3.4亿元,人工关节、心脏支架、胰岛素等一大批药械进入集采,参与集采药品和耗材平均降幅达到60%以上。赣州医疗机构仅完成第一批、第二批国家药品集采就获得医保结余奖励资金4060万元、1099万元。传统医药企业很难再通过营销公关手段获得市场,促使其加强技术攻关和新药研发,向创新型医药企业转型发展。
下一步,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精神,不断总结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广,形成自下而上、由点及面的改革经验推广模式,全力做好国家DIP示范点建设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