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叙州区]学党史葆初心办实事惠民生
发布日期:2021-08-16
医疗保障制度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保便民服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保障更加公平、管理更加规范、医疗资源利用更加有效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李克强总理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依法管好用好医保基金,维护群众医疗保障合法权益。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区医保系统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医保服务经办管理的统一性、规范性和便利性上,与群众的期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门诊就医结算存在手续繁杂、等候时间长等突出问题。
区医保局着眼“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于2021年3月起,就定点医疗机构如何方便快捷办理门诊就医报销结算深入开展调研,提出“门诊划价、缴费、取药、报销”“四合一”一站式结算工作举措,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获得了参保群众和定点医疗机构的广泛认可。
一、全区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医结算现状
2021年全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82.43万人,区内定点公立医疗机构27家、民营医疗机构25家,定点医疗机构使用基层医疗卫生管理系统40家,使用其他院内系统12家;2020年门诊88.90万人次,门诊统筹基金支付7824.68万元。调研发现,各定点医疗机构参保群众门诊就医缴费报销普遍存在“排队时间长、来回办理窗口多、手工填写信息多、录入系统繁琐”等问题,特别是早高峰时间段,多数医疗机构存在打拥堂、排长队的现象,原本半小时就能完成的划价、取药、缴费、报销等流程,因往返跑路、排队等原因,有时要花费半天时间。不合理、繁杂的流程,增加了参保群众的就医负担和时间,同时也加大了医疗机构管理成本和人力负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系统不统一。全区27家公立医院,院内管理系统使用基层医疗卫生管理系统22家,其他信息系统5家;民营医疗机构25家,使用基层医疗卫生管理系统18家,其他院内系统7家;没有形成全区统一的定点医疗机构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因而在门诊就医报销时极易出现适时数据与医保数据传输不同步、信息数据不对等等问题,无法实现大数据应用和资源共享,导致报销流程和时限反映情况参差不齐,医保部门无法形成统一要求和管理。
(二)信息系统难优化。医保信息管理系统因开发进度慢,加上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功能不完善等原因,导致门诊病人在办理门诊业务时,只能划价、缴费、取药、报销来回跑、来回排队,无法实现“一人接单、一窗办理”的“一站式”就医报销经办流程。
(三)经办程序太繁琐。门诊报销历来使用医保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报销,未进入院内管理系统进行接口报销,报销时不能直接调用医院管理系统内的处方等基本信息,需要进行人工录入报销软件,导致程序繁琐。为确保报销真实性,实行门诊手工登记,导致报销办理时间大大增加。
(四)就诊流程不合理。按照门诊就诊流程,患者挂完号先到医生门诊就诊后持处方到缴费窗口排队交费、药房取药后,再到医保报销窗口排队报销门诊费用,参保群众反复排队,医院经办人员多次经办,大大降低了办事效率。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网络信息化有待提高。由于数据服务器层级较多,没有形成统一的院内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功能不够完善,影响参保群众结算。主要原因是医保信息系统研发步伐进度不一,大多数地方以市级医保信息管理系统研发为主,没有实现省级统筹,更不能与国家医保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实现无缝衔接;加上医疗机构信息管理系统来源不一,服务功能不同化,无法在短期内实现与医保信息系统的有效对接。个别医院只注重住院报销接口改造,忽视了门诊报销的接口改造和功能升级。
(二)定点医疗机构积极性不高。由于医疗发展不平衡,城市医疗资源配置较好,农村相对较差,两极分化现象较明显,大多数乡镇基层医院效益微薄,只能靠增加自身造血功能维持基本运转,无力承担大额的系统改造和运维费用;同时,网络接口运营成本过高,动辄数万元网络运维费用支付,医疗机构面临较大的压力,导致医疗机构积极性较低。
四、工作成效
本着从参保群众的需求出发,区医保局积极探索,加强与医保系统开发商的沟通和交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医保门诊报销改造升级的工作思路,减少数据层级,建立统一就医反馈问题处理平台,专人管理、及时处理问题,提升问题处理速度,保障参保群众正常结算,解决群众医保报销手续繁杂的问题。
(一)办事程序做“减法”。为有效解决群众“少跑路”问题,我区在全市率先开展《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普通门诊接口适应性升级改造和测试评估,优化医保报销程序,对辖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医保报账系统提质升级,通过精简报账程序、运用科技手段、创新体制机制,给程序做“减法”,将“门诊划价-缴费-登记-报销”等四个流程简化为“一窗式办理、一站式办结”,将手工台账优化为电子台账,精简了办理流程,优化了办理手续,用数据跑路替代了群众跑路,用数据共享减少了群众等待。一站式报账既简化了参保群众办理门诊就医业务流程,又大大缩短了缴费报销时间,有效地解决群众“多头跑”的难题。截至目前,区内定点公立医疗机构接口改造全部完成,民营医疗机构接口改造完成19家,实现一站式就医报销结算功能,让医保服务更加便捷,群众办事少跑路。
(二)优化服务做“乘法”。在优化服务方式上做“乘法”,对医保经办人员集中进行“门诊就医一站式报销结算”培训,激活服务队伍力量;针对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医保、特殊门诊申报、异地就医、医保扶贫等政策,开展“点菜式”医保政策宣讲,面对面现场解读,点对点答疑解惑、件对件电话释疑,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险政策知晓率、参保率和满意率,全力推动各项医保政策落细落实落地。
(三)作风整顿做“除法”。深入开展“监督执纪为民行动”强化作风建设,开展“拉网式”明察暗访,以动态监督整顿窗口作风,驱散整治去除慵懒散浮拖,全力破解窗口单位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设立党员先锋示范岗,开展“党员先锋示范岗”创建活动,实行流动挂牌制度,推动党员“亮身份、优作风、树形象”,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展示新时代医保队伍的良好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