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对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第246号提案答复的函
何茂林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乡村人才激励和培育引进使用的建议》(第246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鼓励在岗农业技术人员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建议
为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参与乡村产业发展,2016年,中共巴中市委、巴中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改革方案》和《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激励办法》,明确:市域范围内农业、林业、水务、科技等涉农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可立足农业规模种养、农产品加工及流通、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投入品生产与销售、互联网+农业、农产品品牌创建、农业产业融合及业态创新、连片扶贫开发等领域,在市域内创办、领办、联办农业经济实体,或在市域内的农业经济实体中兼职兼薪。同时明确:鼓励支持市域范围内涉农事业单位在编在岗科技人员离岗创业、兼职兼薪,并与原单位在岗人员享有同等待遇;符合条件的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项目,享受巴中市相关优惠政策,并优先给予行政审批、项目、财政、税收、金融等支持。
二、关于“实施专业化社会人才集聚计划”的建议
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2018年,中共巴中市委办公室、巴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支持高校毕业生参加基层服务项目,全市每年安排不低于15%的公务员考录比例定向招录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其中,安排乡镇公务员考录时定向比例可达到30%。为弥补基层人才不足短板,人社部门聚焦基层需求,大力招引急需紧缺人才。一是放宽基层招考门槛。针对部分乡镇机关“年年招人年年缺人”的问题,采取放宽学历、放宽专业限制、部分职位限巴中户籍的“两放一限”办法公开招聘。同时,加大对符合条件人员直接考核招聘力度,补足基层事业单位空缺编制。今年来,全市已公开招聘基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100多人,用足基层事业单位编制,发挥公开招聘主渠道作用,已成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主要措施。二是实施基层定向选才。持续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2021年,共招募103名“三支一扶”计划志愿者,他们深入我市边远的乡镇农村,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帮助乡村振兴工作,缓解基层一线人才紧缺矛盾,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三是积极回引返乡下乡创业人才。积极回引在外有技术、有资金的创业能人回乡创业兴业,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2021年,已回引返乡创业人才1255人,创办经济实体343个。
三、关于“探索完善新型职业农民扶持认定机制”的建议
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作为农业农村局重点工作之一,纳入了年度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之中。市农业农村局充分利用县区农广校、农机校,统筹使用涉农高等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等资源,将课堂延伸至现代农业园区、专合社、养殖基地等。同时,依托县(区)4所省级和1所部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示范基地,委托四川农大、省农广校、省农科院培育高素质农民。去年,共开设经营管理型专题班32个、专业生产型专题班4个、技能服务型专题班6个,培养高素质农民2600余人。为加强对高素质农民的扶持认定工作,我市2018年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的意见》《巴中市农业职业经理人认定管理办法》《巴中市农业职业经理人扶持政策兑现办法》等文件,从选拔机制、培养机制、管理机制、服务机制四个方面规定了农业职业经理人的资格门槛,建立了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并从产业扶持、科技扶持、社保补贴、创业补贴以及金融支持五个方面对农业职业经理人予以支持。十三五期间,我市共认定初级高素质农民、农业职业经理人1000余人。
四、关于“创新乡村人才激励和使用机制”的建议
为解决农村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的问题,2021年,市委组织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加强基层治理人才支撑的十条措施》(巴市组通[2021]1号),从加强基层党政人才招录培养、改进基层事业单位人员招聘方式、加大基层干部人才培育支持力度、强化基层人才待遇保障等方面细化举措,推动人才向基层一线聚智聚力。一是常态开展市内统筹引才,今年上半年共引进基层人才237名。二是采取定向培养、定向上岗的方式,每年为基层定向培养100名左右急需紧缺专业大学本科生。三是用好用活调任转任、职务职级晋升等政策增加基层人才总量,今年共调任24名综合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到乡镇任职。四是在人才项目上给予倾斜,在“市级高层次人才项目”中增设基层专项,通过给予资金资助、表扬激励、项目平台等10项政策支持基层优秀人才。
巴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1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