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注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网站
来源:http://rlzyshbzj.cnbz.gov.cn/zwgk/ytabl/ytajb/11461751.html | 作者:巴中市人力资源保障局 | 日期:2016-05-19 | 396 次浏览 | 分享到:

巴人社函[2015]206号

巴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对市政协三届五次会议第97号提案答复的函

通江县政协:

你单位在政协巴中市第三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优化引进和留住人才政策的建议》提案已收悉,衷心感谢你单位提出的宝贵意见。现就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畅通人才入口,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的问题

在人才引进方面,我市一直坚持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多渠道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出台了《巴中市引进硕士研究生等优秀专业人才试行办法》,市、县(区)设立了引进优秀专业人才单列财拨事业编制;对引进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由地方财政一次性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安家补贴,并分别享受副县级、正科级待遇;对企业引进的优秀专业人才,由同级财政给予20%的安家补助。通过给编制、给职务、给待遇,不断优化引才环境。二是坚持全域引才。启动实施“千名专业人才引进”和“巴山科技英才1126”计划,坚持市、县(区)、乡镇企事业单位同步引才,在市政府驻外办事机构设立了5个人才工作联络站,通过统一人才引进政策、统一发布引才公告、统一报名、统一命题和组织考核等方式,先后引进高层次人次和各类急需紧缺优秀专业人才769名。三是扩大选才视野。针对基层一线人才紧缺的现状,我们在加大从优秀工人、农民、村社干部、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定向考录乡镇公务员力度的同时,大力实施人才引进进高校、进市场战略,4月28日首次组团赴成都理工大学开展“巴中千名人才特招计划”大型招聘会,为基层一线单位考核招聘急需紧缺人才251人,为企业招引人才492人。通过拓宽引才渠道,为缓解基层人才紧缺的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关于“完善人才机制,激发人才干事活力”的问题

为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人才的干事创业激情与活力,我们加快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制度障碍,不断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一是完善高层次人才保障服务机制。出台了《巴中市引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管理服务激励暂行办法》,建立了领导联系、跟踪服务等工作制度,及时了解高层次人才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好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入托等问题,每年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次在国内从事学术交流、调查研究、考察学习的机会,安排一次健康体检,大力营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二是完善人才培养培训机制。深入实施人才引进计划、重点产业人才支撑计划、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等11个重大人才发展计划,积极推荐各类人才参加国家、省级高层次人才评选,对入选人员及时纳入高层次人才范围实行动态管理,兑现特殊资助。每年选送一批各领域的优秀人才到省内外高校、著名企业进行拓展培训,切实加强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培训,构建了比较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三是完善表彰奖励机制。市委、市政府设立了“巴中市突出贡献人才奖”,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授予荣誉称号并给予重奖。每三年评选一批优秀高层次人才,对科研水平行业领先、专业贡献突出、创造经济或社会效益显著的高层次人才实行动态管理,在3年管理期限内,由同级财政给予每人每月300元的特殊资助。目前,已推荐入选国家、省级高层次人才16人,分两批为172名高层次人才兑现特殊资助近150万元。四是完善人才流动选拔机制。出台了《关于强化在“三个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实施意见》、《巴中市市直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试行办法》等文件,建立了人才信息管理、需要发布、绩效考评等工作制度,构建了从“三个一线”和基层选拔干部人才的长效机制。同时,加大党政机关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选拔优秀专业人才力度,对表现优秀、作用突出的优秀人才,可按条件和规定程序破格晋升职务和职称;符合调任条件的,可在规定编制限额和职数内,按调任程序有计划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建立了促进各类人才顺畅流动的工作机制。

三、关于“优化人才环境,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的问题

今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契机,着力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健全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大力营造鼓励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发展环境。在人才评价方面,深入推进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研究完善了教育、卫生、交通、建筑和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等领域的职称考评办法,加快技能人才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改革,全面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在线考务管理,建立了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人才评价体系。在激励人才创新创业方面,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和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促进工作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启动实施创新创业平台、主体、服务、投入、环境工程等“五大工程”,充分激励支持高层次人才、科技人员、大学生、青年、返乡农民等群体创新创业。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可离岗或兼职创办领办企业,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按至少70%的比例划归成果完成人及其团队所有。对在校的和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创办实体,按每个项目1万元的标准给予创业补贴,有多个创业项目的最高可补贴10万元;对领办家庭农场的一次性给予1万元农业设施补助,并对其购置农机具累加补贴到60%。对符合条件并通过评审的创业青年,发放3—10万元免费免担保创业启动资金贷款,并配备1名志愿者导师“一对一”帮扶3年。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政策支持。所有创新创业主体均可享受普遍性降费、结构性减税等政策,新注册的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3年内新增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地方留成部分按照50%的给予财政补助;对新认定的国家、省级创新型企业,分别一次性给予20万元、5万元的财政补助;对新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一资性给予50万元财政补助;对企业开发新产品经认定后,根据其新增所得税和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给予50%以上、最高20万元的财政补助;对购买科技成果和发明专利在本地成功实现转化的,一次性给予5—10万元的财政补助;对获得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的,分别一次性给予研发团队10万元、5万元的财政补助;对新认定的国家、省级企业研发机构,分别一次性给予20万元、10万元的财政补助。通过有效整合资源、集成落实政策,形成了促进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体系。在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方面,积极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沙龙、大讲堂、训练营等活动,搭建创新创业展示和投融资对接平台。充分运用新闻媒体、互联网等载体,广泛宣传各类创新创业人才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着力激发创新创业精神,培育创新创业文化,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巴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5年8月28日

(联系人:王波,联系电话:5266561、1356845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