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注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网站
来源:http://rlzyshbzj.cnbz.gov.cn/zwgk/ytabl/ytajb/11693301.html | 作者:巴中市人力资源保障局 | 日期:2019-07-24 | 391 次浏览 | 分享到:

政协四届三次会议第231号提案

案由:关于培育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

提案人(团体):民建巴中市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乡村要振兴,人才是核心。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唯有大力实施人才兴农战略,实现人才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治理有效这五个方面同频共振,才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当前,我市乡村在人才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才总量不多,质量不高。基层干部年龄普遍偏大,发展理念和工作能力偏弱偏低,农村引领人相对匮乏;吸引力不足,留不住人才;人才的配套服务机制不健全,整个农村既缺人气,更缺人才,人才激励和培育引进使用机制问题亟待破解。

四点建议:一要激活“三类能人”,精确用才。一是激发农村能工巧匠(泛指木匠、瓦匠、石匠、皮匠、篾匠等)的潜力。这类人不仅有一技之长,而且具有工匠精神,他们所做的手艺积淀着深厚民族文化、代表着独特民间艺术,应当通过摸底、抢救、保护、传承,把乡村能工巧匠挖掘出来,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文化资源和产业优势。二是激发职业农民的活力。乡村振兴必须顺应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大力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利用“农民夜校”等载体,培育能够在市场经济大海中搏击的各种乡村创业之星和技术能手。三是激发乡村干部的动力。根据乡村干部的实际,大规模组织乡村干部素质教育和能力培训;鼓励乡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学习专业知识;制定激励政策、完善考评机制,鼓励乡村干部大胆实践。

二要招引“三类人才”,精细留才。一是招回新乡贤门。利用新乡贤门对家乡的深情厚爱,搭建平台,创造条件鼓励支持他们回家置业、回家创业;鼓励支持他们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以各种方式参与家乡建设和治理。二是请进城市精英。利用乡村有着城市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制定规则,打开通道,把有志于乡村振兴的城市精英请到乡村来,让他们与村民共建共治,带动村民共同发展。三是借来专家智慧。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放宽政策,鼓励支持高校和科研单位发挥知识、技术、人才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把智慧、知识、技术推广应用到乡村去,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精神财富和技术资本,推动乡村振兴。

三要搭建“三类平台”,精准育才。一是搭建培训平台。对从事农业生产者按照生产经营型分产业、专业技能型按工种、专业服务型按岗位开展精准培训;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力度;广泛开展农业标准化、特色产业化和现代农业等方面的技能培训。二是搭建创业平台。实施“头雁工程”,对回乡创业人才,在创业立项、土地使用、信贷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探索设立农村人才发展基金等,帮组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资金、技术等难题,为农村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搭建帮促平台。以“三支一扶计划”等平台为依托,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开展支教、支农、支医等工作。同时,通过“一帮一”等形式,重点培育一批企业家,农产品生产、加工和经销能人,促进人才成长。

四要建立“三项机制”精心爱才。一是建立激励机制。建立乡村人才动态管理数据库,鼓励在岗农业技术人员、科技人员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发展,鼓励涉农技术人员以技术入股参与农业企业发展,鼓励涉农技术人员通过兼职、定期服务、项目引进和科技咨询等方式“柔性”流动,促进农村人才资源全面可持续发展。二是建立评价机制。可按照一定标准和条件,制定农民系列职称评定措施,将强农惠农政策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积极开展延伸服务,鼓励新型职业农民抱团发展,逐步形成项目带动产业发展、产业促进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壮大的良性发展格局。三是建立表彰机制。优化、细化农村实用人才评选表彰机制,进一步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培养造就一批有知识、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