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注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网站
来源:http://rlzyshbzj.cnbz.gov.cn/zwgk/ytabl/ytajb/19301781.html | 作者:巴中市人力资源保障局 | 日期:2020-10-30 | 410 次浏览 | 分享到:

关于对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第216号提案答复的函

苟竟辉委员:

您在市政协第四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大我市就业扶贫工作意见与建议》(第216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一、靠前服务,抓好就业扶贫基础工作

近年来,全市人社系统始终把就业扶贫作为决胜脱贫攻坚主战场,助推巴中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的头等大事,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大胆探索推进以“三位一体”为主的就业扶贫模式,把就业扶贫触角延伸到贫困村、中心村、聚居点,先后建设就业扶贫站点257个,配备必要的办公桌、电脑、网络等设施设备和专(兼)工作人员257人,摸底调查全市49.417万贫困人中劳动力情况,动态掌握25.17万名贫困劳动力基本情况、就业创业需求、技能培训需求等基础性工作,建立专门台账,录入就业服务信息系统,积极宣传就业扶贫政策,定向推送就业信息,组织有需求的贫困人员开展各类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特贫人员,协调兑现各类奖补资金。“三位一体”就业扶贫模式多次被中央、省级主流媒体报道推介,人社部等7部门将其作为全国原创减贫案例之一推荐给国际减贫组织。

二、按需培训,把培训班办到家门口

组织村劳动保障协理员入户了解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16-60岁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逐户逐人填写培训需求调查表。县区人社部门根据贫困劳动力培训需求调查汇总结果,以需定培,将培训计划分工种和实用技术类别,落实到乡镇(村)、培训机构及实施月份。培训实施中,全面推进“五班式”教学,方便贫困劳动力家门口参训,对有就业意愿和劳动能力的贫困劳动力,开展符合市场需求的乡村旅游服务、家政服务员、中式烹调师等就业技能培训和巴电工、巴焊工、巴药艺等劳务品牌培训,对没有外出就业经历和就业意愿的,开展芦笋种植、密柚嫁接、黄羊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和引导性培训,最大程度满足了贫困劳动力的培训需求,每年培训贫困人口1.4万人左右。

三、精心组织,提高转移就业稳定性

充分发挥东西扶贫劳务协作机制和驻外办事机构、巴中商会、56个域外劳务基地联络处的作用,收集适合贫困劳动力的就业信息,采取大、中、小招聘会和线上招聘相结合的方式,在县城集中开展大规模的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在乡镇和中心村开展中、小微招聘会,通过QQ视频远程招聘等方式,推送就业岗位10万余个,让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通过专车、专列等方式,将贫困劳动力直接送到用人单位。协调用人单位和相关部门或上门服务等手段,为转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和提供维权服务,提高就业稳定性。加大回引创业力度,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在外成功创业人士回乡创业,创办就业扶贫基地、车间等就业载体,让贫困人口就近就地稳定就业;每年开发保洁、道路维护、爱心妈妈等公益性岗位1万余个,兜底安置特贫人员1万余人,每年组织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15万人以上。

四、强化保障,积极兑现就业扶贫政策

市、区县、乡镇均成立了就业扶贫工作专班,落实专人负责就业扶贫工作。积极协调省主管部门和市、区县财政部门,划拨就业扶贫专项资金1.5亿元,先后兑现吸纳就业奖励、岗位补贴、培训补贴、创业补贴、交通补贴等各类奖补资金1.37亿元,涉及贫困劳动力13万余人次,充分保障就业扶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为贫困户顺利脱贫致富奔康打下坚实基础。

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支持,欢迎提出更多更宝贵的意见。

巴中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020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