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注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网站
来源:http://rlzyshbzj.cnbz.gov.cn/zwgk/ytabl/ytajb/20631821.html | 作者:巴中市人力资源保障局 | 日期:2021-09-26 | 453 次浏览 | 分享到:

巴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对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第81号提案答复的函

民盟省委直属巴中总支:

您们提交的第81号提案《关于解决乡村振兴战略中人力资源缺乏问题的几点建议》已收悉。首先感谢您们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现就您们提出的建议函复如下,请予以指正。

一、关于将在编不在岗的农民引回去的建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回引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主动作为,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农民工回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狠抓就业帮扶。积极开展为农民工“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活动,通过举办“农民工就业服务专场招聘会”、开设“农民工网络招聘专区”等措施,常态为农民工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帮助农民工了解本地用工信息,实现就地就近就业。今年以来共举办农民工就业专场招聘活动53场次,提供农民工就业岗位3万个。二是狠抓返乡创业。深入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回引工程”,将回引创业工作纳入对区县和驻外办事处的年度考核,强力回引优秀农民工回乡发展。通过优化返乡创业营商环境、开展创业服务、落实创业政策等,全面提升返乡创业质效。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创业赛事8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省首届农民工服务活动周暨第二届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大赛巴中选拔赛;恩阳区、通江县组织农民工等群体返乡创业暨技能大赛;平昌县邀请专家开展创新创业讲座,这些赛事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了成果展示、互动交流、学习提升的平台,增强农民工就业创业技能水平,进一步营造了返乡创业的良好氛围。累计新增回引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921人,创办投资规模100万元以上经济实体290家,实现产值2050万元,带动就业1123人。三是狠抓技能培训。围绕地方主导产业深入实施“技能提升行动”,以提升农民工就业技能水平和自主创业能力为目标,创新推行“五单”培训新模式,不断优化技能培训清单、创新培训模式、强化培训过程监管,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今年累计开展劳务品牌培训5345人次、返乡创业培训1916人次。

二、多渠道充实乡村振兴带头能人的建议

市委组织部作为主管部门,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把乡村能人引回来。制定《关于实施人才回引计划的方案》和《全市农民工定向回引培养工作实施方案》,深入实施“千村头雁培育”工程和“千名好书记培养引领”计划,分类建立巴中籍在外人才数据库,大力选拔优秀农民工、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累计回引3700余名优秀农民工等在外人才。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凝聚乡情活动,加强对拟返乡的人员的对接交流,依托科技下乡万里行、人才五进等活动,鼓励引导各类人才在乡村设立“候鸟型”人才工作站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清单式推进与6所市校合作高校合作事项,新梳理9所适合巴中发展的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达成合作意向5份。二是把优秀干部用起来。围绕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目标,鲜明选人用人导向,扎实推动村“两委”换届,打破“只在村内选人”的思维定势和地域、身份、职业等限制,吸纳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学毕业生、复退军人、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等4000余人进入村“两委”班子,600余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平均年龄46.4岁,较换届前下降2.2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37.3%,较换届前提高15.4%。从村党组织书记等五方面人员中择优选拔125名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有效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优化调整驻村帮扶力量,向791个脱贫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等选派新一轮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2348名,充实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三是把能力素质提上来。出台村级后备力量培养管理办法,采取“财政支持+党费补助+学校奖励”的方式,支持村干部和村级后备力量参加学历提升教育,动态培养储备后备力量5400余名。今年以来,扎实开展基层干部大培训,依托市县党校、巴中村政学院等培训平台,对换届后8834名村“两委”成员全覆盖培训,锻造一支懂基层、爱群众、善作为的农村干部队伍。

三、关于大力度培育实用人才的建议

按照职能职责分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农业农村部门职责,技能培训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职责。

(一)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方面。农业农村部门主要从两方面提高农民素质。一是制定出台支持职业农民的配套政策。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也纳入了年度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之中。为了加强对高素质农民的扶持工作,我市在2018年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的意见》《巴中市农业职业经理人认定管理办法》《巴中市农业职业经理人扶持政策兑现办法》等文件,从选拔机制、培养机制、管理机制、服务机制四个方面规定了农业职业经理人的资格门槛,建立了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并从产业扶持、科技扶持、社保补贴、创业补贴以及金融支持五个方面对农业职业经理人予以扶持。此外,在实际工作中,我局也在种粮大户补贴、烘干设施项目补贴、国家农机购置补贴以及评先选优等方面政策落实上支持家庭农场主等高素质农民培育。二是大力度培育实用人才。坚持实用人才培训工作以高素质农民培育为抓手,十三五期间,我市共获得中央财政支持高素质农民发展资金2820万元,培训高素质农民10000余人次,今年计划培训高素质农民2600人。我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返乡涉农创业者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为主,授课重点针对种植养殖技术、新品种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农法律法规、农村电商、市场营销与物流等方面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始终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原则,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协同、提升能力与延伸服务衔接,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农村创新创业者培养、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等行动。各项目区县在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中,依托通江县元鼎花海、鹰歌葡萄庄园,平昌县秦巴茗兰茶叶科技有限公司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建立了农民田间学校和高素质农民实训基地13个,有针对性、实用性地开展果木栽植、茶叶加工、畜禽养殖、农机操作、疫病防控等方面的实训。因《关于加强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的意见》《巴中市农业职业经理人认定管理办法》《巴中市农业职业经理人扶持政策兑现办法》等专门文件已过有效期,下一步,农业农村部门将积极申报职业农民制度试点县,完善新型职业农民的职称认定与管理,积极完善创新扶持政策,将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适当地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鼓励新型职业农民抱团发展。

(二)农民工技能人才培训方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技能人才培训。一是出台培训政策。市人社、市财政联合印发了《巴中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申领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关于全面推行职业培训“五单”模式的通知》等政策,明确了培训对象、补贴标准、补贴程序、培训方式程序等,为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提供了政策支撑。二是强化政策宣传。将全市培训机构名单、职业工种目录、开班申报流程、补贴兑现标准等以动漫方式制作巴中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政策指南(2020版),通过巴中人社微信公众号、局网站、巴中晚报、日报等媒体广泛向企业、各类培训群体宣传推广,提高政策知晓度和受益面。三是精选培训机构。及时向社会公布全市培训机构目录清单,供企业和参训对象选择,各区县通过公开比选方式,选定点职业培训机构,确保了职业培训有序有效开展。四是加强过程监管。大力推行全程线上网办,严格落实职业培训实名制管理。建立市级职业培训视频汇聚平台,将网络终端连至培训机构的教室和室外教学点,实现了对职业培训全过程在线监管,确保了培训质量。五是推进职业鉴定。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和市场需要,积极开发芦笋栽培等专项能力培训标准,推广运用花椒、葡萄、莲藕栽培,鸡、鸭、猪饲养等国省专项能力培训标准,今年先后组织茶鲜叶采摘、芦笋栽培等42个专项职业能力培训128班次、专项考核112场次,涉及6500余人,典型做法被四川观察报道。六是积极兑现政策。全面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目前已组织补贴性培训2.192万人次,兑现资金1649.2万元。

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支持,欢迎提出更多更宝贵的意见。

巴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1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