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注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网站
来源:http://ylbzj.hebei.gov.cn/content/862 | 作者:河北省医疗保障局 | 日期:2020-06-09 | 148 次浏览 | 分享到:

对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1152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日期:2020-06-09

侯凤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落实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河北省医疗保障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国家医疗保障局的工作部署,积极回应民生关注,直面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刀刃向内,把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简化异地就医备案手续等作为重点工作内容,以实际行动着力为民服务解难题,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面开展异地就医定点扩面工作

2014年11月份,为推进我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确保规范运行,我省建立了河北省异地就医结算管理平台。2015年6月份,我省14个统筹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全部实现在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2017年3月,我省所有统筹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全部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管理平台,实现了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同年7月份,我省所有统筹区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也全部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管理平台。目前全省14个统筹区均全部接入国家跨省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系统,覆盖了全部参保职工和城乡居民,并且已基本实现异地就医大病医保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

截至2019年底,全省开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1109家,三级定点医院77家、二级定点医院452家、其他定点医院580家,全部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确保每个县(区)至少有一所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市县区全覆盖。同时配合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的战略需要,将雄安新区三县和廊坊北三县所有基层乡镇卫生院全部接入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系统,为外省参保人员提供了方便、多层次医疗保障服务资源,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2019年度,跨省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30.34万人次,住院直接结算总费用88.69亿元,基金支付45.96亿元;外省参保人在我省住院结算5.74万人次,总费用11.41亿元。

二、简化手续,实现网上异地就医备案

实现跨省异地就医是党中央、国务院向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被称为“总理工程”。为缓解参保人医疗费用“垫资、跑腿”问题,充分尊重和放开老百姓的就医选择权,着眼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异地就医服务,2019年7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备案手续的通知》(冀医保函〔2019〕69号),进一步简化和规范了异地就医备案政策和流程,自主开发建立了全省统一的“河北省异地就医备案平台”,实现了全省所有参保人凭身份证、社保卡,通过省医保局微信公众号自助备案,取消了需提交的个人申请、暂住证、工作证明、转诊转院手续等材料,改变了必须在工作日、到经办大厅办理备案手续的现状,实现了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网上即时备案,使合情合理的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报销问题不再成为群众的痛点和难点,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拥护。我省是第一个在全国实现“不见面、零跑腿”异地就医网上备案的省份,得到国家医保局的充分肯定。

2019年9-12月,全省办理异地就医备案26.06万人次,其中利用微信公众号网上备案12.5万人次。各统筹区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窗口服务,网上备案率逐月提高,2019年12月份全省网上备案率达到了66.72%。

三、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入推进京津冀医疗保障工作协同发展。2019年6月22日,建培副省长代表省政府与北京和天津市政府共同签署《京津冀医疗保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推动三地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和医疗保障协同监管等方面深度协作。同日,与天津市3家和北京市15家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纳入我省医保定点,参保人员不再提高异地就医增付比例,实现了与省内就医同标准、同待遇,使我省参保群众充分享受京津优质医疗资源。在全国开启了将省外医院纳入本省定点的有益探索,成为将外省医保定点纳入本省定点第一家。

2019年度,我省参保人到天津市3家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人次数为2.51万人次,住院总费用67134.26万元,报销金额27891.81万元。6月22日,天津市3家医疗机构纳入我省医保定点以来,7-12月平均报销比例为42.37%,比1-6月平均报销比例40.40%增长了1.97个百分点。

2019年度,我省参保人到在北京市15家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人次数为12.05万人次,住院总费用404008.93万元,报销金额209536.54万元。8月28日,北京市15家医疗机构纳入我省医保定点以来,9-12月平均报销比例为56.17%,比1-8月份平均报销比例49.26%增长了6.91个百分点。

四、推进京津冀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

按照国家医疗保障局统一部署,为进一步推进京津冀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河北省医疗保障局专门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局长赵新喜任组长的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与北京市、天津市沟通协调,多次赴地市进行深入调研,与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对接信息系统,积极谋划、统一组织、分类指导,有序推进。2019年8月,印发了《河北省医疗保障局关于推进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工作的通知》,拟将异地就医需求大、医疗条件好、服务质量优的定点医疗机构纳入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首先启动职工医保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运行,确定省本级、保定、邯郸、廊坊市和雄安新区5个试点市的4家医疗机构及北京市协和医院、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市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3家医疗机构为京津冀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试点,目前已经完成三地交叉联调测试工作,初步实现京津冀跨省异地就医职工门诊费用直接结算。

五、下一步工作推进措施

(一)加快推进扩大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范围。按照《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2020年医疗保障工作要点的通知》(医保发〔2020〕4号)要求,加快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制度,进一步规范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基本实现符合条件的跨省异地就医患者在所有定点医院住院能直接结算。结合我省实际,2020年3月份,印发了《关于扩大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范围有关事宜的通知》(冀医保函〔2020〕41号),加快推进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扩面工作,2020年底前,将全省所有三级医疗机构和符合条件且有需求的一、二级定点医疗机构全部纳入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范围,基本实现符合条件的跨省异地就医患者在所有定点医院住院能够直接结算。进一步优化经办工作流程,将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的开通权限下放各市,由各市级医保经办机构负责开通本统筹区内定点医疗机构的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业务,并加强对开通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和维护,

我们将对全省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摸清底数,统筹谋划,按季度制定工作计划,明确时间节点,按时完成扩大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工作任务,为外省参保人员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资源和更加便利的医保服务。

(二)有序扩大京津冀异地就医定点互认范围。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医疗保障协同发展,推动《京津冀医疗保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落实落地,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为三地参保群众看病就医提供便利。2020年,我们将加强与北京、天津市沟通联络,根据三地医疗服务需求,有序扩大京津冀异地就医定点互认范围。上半年,根据根据我省医疗服务需求,按照专科特色、群众需要并能与河北优势互补的原则,将天津市12家医院纳入我省医保定点范围。同时,按照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医疗服务需求,将我省22家定点医疗机构纳入天津市医保定点范围。

(三)持续推进京津冀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工作。按照国家医疗保障局工作安排部署,认真总结试点市工作经验,加强三地沟通协调,及时解决存在问题,持续推进京津冀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工作。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暑期或冬奥会等医疗保障需求,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则,拟于二季度启动秦皇岛、张家口、承德和定州市的京津冀门诊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工作;三季度启动石家庄、唐山、沧州和辛集市的试点工作;四季度启动邢台、衡水市试点工作。2020年底前,将全省所有统筹区纳入京津冀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范围。

同时,按照国家医疗保障局要求,在实现京津冀跨省异地就医职工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的基础上,同步探索将城乡居民医保纳入京津冀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范围。

(四)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舆论导向,提升群众政策知晓度。加大异地就医和京津冀医疗保障协同发展等工作的宣传力度,采取新闻报道、信息推送等多种形式,对跨省异地就医定点扩面、备案管理等情况及时宣传,对京津冀医疗保障协同发展三地定点互认范围、政策执行及便民惠民等情况进行宣传报道,提升参保群众对异地就医和京津冀医疗保障协同发展政策知晓率,增强参保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