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注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网站
来源:http://ylbzj.hebei.gov.cn/content/505 | 作者:河北省医疗保障局 | 日期:2020-03-15 | 235 次浏览 | 分享到:

对政协河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028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河北省医疗保障局日期:2020-03-15

尊敬的丁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京津冀社保障领域共享共建”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情况

2016年7月,人社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人社厅发[2016]80号),确定我省承德市为国家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我厅确定邢台市巨鹿县为省级试点县。承德市政府出台了《承德市关于建立城镇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于2017年7月3日正式启动实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到2018年底,参保24.5万人,征缴基金4740万元,其中个人缴费590万元(人均缴费72元)、医保基金划转2370万元、财政补助1780万元。全市确定定点护理服务机构14家,其中养老机构6家,医疗机构5家,家护机构3家,设立床位396张;开展失能鉴定481人,符合条件的为359人,其中入住机构95人,享受家护服务待遇264人;护理保险基金支出320万元。巨鹿县2016年8月8日正式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全县长期护理保险参保38万人,目前1959人享受相应待遇,其中定点医养机构246人,居家1713人(其中建档立卡人员615人,非贫困人员1344人),服务人次10837,基金支付572万元,基本解决了长期失能人员护理和日常照料难题,有效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经济和事务性负担。今后,我们将按照国家要求,做好长期护理保险工作,为健康河北做出积极贡献。

二、京津冀养老工作情况

2016年以来,京津冀三地共同签署了《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试点实施方案》等文件,建立起定期联席协商会议,定期通报情况,三地养老信息共享、养老服务标准对接、利用优势资源培训护理员等制度。2016年确定我省廊坊三河市燕达金色年华养护中心作为试点,2017年增设张家口、沧州、廊坊市6家试点养老机构。试点机构能够享受到京津床位运营补贴、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金融服务、医养结合等扶持政策,解决了异地医保报销流程繁、时间长,异地运营补贴申请手续复杂等问题。2017年底又印发了《京津冀区域养老服务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将我省收住京津户籍老人的所有养老机构全部纳入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政策支持的范围。2018年底有1000多名北京、天津市户籍的老人入住我省廊坊、沧州市等地养老机构,发放运营补贴资金500余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京津冀区域养老服务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实施,促进京津冀区域养老基金服务均衡化,推进区域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京津冀医疗保险异地就医情况

一是印发《关于转发<关于切实做好当前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将外出农民工和外来就业创业人员全部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进一步规范转诊转院管理,简化手工报销和备案管理,优化备案流程。各市将长期异地居住的城乡居民参保人员纳入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范围;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只需提供就医地居住证明(包括临时居住证明);取消所有需就医地提供的其他证明材料和各种证明盖章。

二是对异地就医转诊转院、备案管理、应急处置等事项进行了细化和优化,为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制定了政策保障,为广大参保人群的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的直接结算提供了便捷的医保服务。

三是对全省所有二级定点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进行统一梳理,已经实现县区全覆盖,每个县区至少已开通1家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机构,全力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战略需要,将廊坊北三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全部接入跨省异地就医系统。

四是解决年度跨省异地就医清算存在的流程和周期较长问题,建立了省级跨省异地就医财政专户,将年度2个月预付金扩大到6个月,提高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运转效率。进一步完善我省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接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系统工作,将更多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纳入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范围。

五是与天津签署《津冀跨省异地就医门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工作备忘录》,就两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涉及的门诊药店使用的个人账户、慢性病特殊病费用结算、普通门诊统筹费用结算、定点医药机构服务能力等制定工作方案争取在2019年实现联网系统的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做好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方便参保患者特别是异地安置和重症患者就医结算。

河北省医疗保障局

2019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