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注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网站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sCtNBHR86U1aE6OkzW9ENg | 作者:河源市医疗保障局 | 日期:2022-10-28 | 472 次浏览 | 分享到:

河源市医保局“六坚持”全力推进DIP付费改革,促进医疗与医保“相向而行”

河源医保2022-10-28 17:43发表于广东

2020年11月,河源市与广州、深圳、珠海、汕头4市被列入全国首批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以下简称DIP付费改革)试点城市。经过近2年的改革探索,目前已完成了2021年DIP付费年终清算、划拨,清算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在今年9月份全省医保重点工作推进会上,我局作为全省三个经验介绍的地市医保局之一,在会上作DIP付费改革经验交流发言。

一、坚持高位推动强组织,为改革把方向聚合力

河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DIP付费改革试点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作出了“抓好改革试点,贡献河源智慧”“加快DIP付费改革,推动医保支付机制深刻转变”的指示要求,分管医保工作的市领导主持召开全市专题工作会议,部署推进付费改革工作。我局将DIP支付改革作为医保改革的头号工程来抓,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为正副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研究确定试点工作方案。同时,主动争取市委办,卫健、财政部门的支持,将试点改革工作列入市委改革任务、医改考核任务,努力推动实现医保高效能治理、医院高质量发展、患者高品质就医三方共赢的改革目标。

二、坚持问题导向深调研,为改革解难题破困局

我局围绕“政策规范化、管理精细化、改革协同化”,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到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定点医院开展调研,充分听取定点医院的意见、建议,将有关建设性意见融入改革方案中。同时,按照“顶层设计、模拟测试、实施运行”的原则,遵循国家DIP技术规范和病种目录库,紧盯历史数据采集、病种主目录、辅助目录、等级系数、付费结算等关键要素,经反复论证后印发了“1+2+1”政策措施及经办规程,明确了实行总额预算管理、病种库、加成系数、辅助分型、审核结算等核心要素与调整机制,规范了经办流程,整体统筹谋划推进医保DIP付费改革工作。

三、坚持大胆设想慎求证,为改革添智力扩思路

一是善用专家团队,借智借力、借梯攀高助推付费改革。多次邀请DIP付费华南片区专家、市外医院院长,带着改革先行地、先行医院的成功经验,帮助读懂吃透DIP改革有关文件精神,为我市付费改革工作出谋划策,对改革总体思路、分组规范和赋值原则等进行充分论证。二是发挥市内医疗专业人员作用。从定点医院抽调医保、病案业务骨干与医保行政、经办组成改革专班,充实DIP付费改革力量,压紧压实工作职责,建立健全“新政动议——信息建设——经办服务”闭环工作机制。

四、坚持专家评议谋共识,为改革顺利实施固根本

通过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实现政策、程序、经办的公开透明,形成多方参与、相互协商、公平公正的医保治理新格局。一是建立健全医保评议组织及核心专家组。发挥评议组织代表、核心专家组成员集体智慧,对辅助目录、系数等付费政策提出意见,对本地病种、基层病种提出调整建议。二是商讨确定2.5倍费用偏差病例、特殊条件病例赋分规则。引导和鼓励医疗机构开展技术创新、建设高水平医院、支持医疗卫生强基层。三是强化培训指导。采取分级别分类别、线上线下相结合、派专班下县区、一对一等方式,举办近百场次培训、指导,帮助定点医院强化编码管理、信息传输、内部运营管理。

五、坚持善用信息标准化支撑,为改革插上智慧翅膀

一是抓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突出抓好15项医疗保障信息业务编码贯标这一基础性工作,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医保结算清单、医保信息系统数据库动态维护、接口改造、医院验收等任务,为建立DIP付费分值库、出台结算办法、信息互联互通、年终清算等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标准化支撑。二是抓购买专业技术力量服务改革。选择技术实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和信誉度好的第三方专业公司,协助做好数据清洗、编码映射及转换、病种分组测算等工作。三是抓数据质控。先后开展15次数据质控,对全市DIP付费结算数据进行反复校验、分析,持续将影响清算的关键信息问题反馈给定点医院,并加强指导、督促医疗机构按要求开展数据核对、修正和重新上传等工作。

六、坚持深入推进见成效,DIP付费结算走在全省前列

通过DIP改革,真正实现了医保、医院、参保人三方受益。第一,医保管理方面:DIP付费与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医共体付费等组成了河源本地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体系。基金结算率整体提升,医保基金可持续性增强。2021年居民医保支付率达到100%,比2018年的88.54%提高了11.46%。第二,定点医院方面:增加了经济收益,提升了医疗水平,创新了技术,促进了医院更加精细化管理。2021年,城乡居民医保基金、职工医保基金支付率超过90%以上的定点医院分别占82%、85%。全市共有49家医疗机构CMI值呈上升趋势,二级定点医院普遍建立了ICU病房、卒中中心、胸痛中心等。第三,参保人方面:就医费用负担减轻,就医便捷性得到了提升。定点医院规范了临床路径管理,减少了过度诊疗和不合理支出。全市平均住院日下降0.55天,次均住院费用年增长率为2.04%,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次均住院费用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二级医院收治病人占比达到63.16%,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县区级医院的诊疗能力得到有效提升。